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者、贵州医科大学

“感恩贵州哺育,传承恩师理想,一直是支撑我在医学道路上孜孜追求,努力提升医学科研水平,潜心培养本土高级人才的强大动力。”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贵州医科大学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者官志忠,扎根贵州40余载,坚持工作在科研、教学一线,为让贵州1500万人远离地氟病而不懈努力奋斗。

值得注意的是,官志忠对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具有国际权威性,并率领本土医学科研团队扎根贵州,迈向世界医学科技高峰。

官志忠(左一)率专家团队赴水城氟病区进行临床防治科研

官志忠出生于贵州,成长于贵州。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官志忠相继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合作科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修,并公派留学到医学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所在单位——瑞典卡罗琳斯卡医科大学作访问学者和攻读博士学位。

“通过这两次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贵州医学界与国内发达地区、国外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别。”官志忠说,他的老师——贵州医科大学刘家骝、魏赞道两位教授对贵州的热爱,以及将毕生贡献给贵州医学事业的崇高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自己。

官志忠为氟病区儿童患者做检查

就这样,学业有成的官志忠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母校任教。“要让贵州医疗事业取得发展,必须要有科技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奋战在贵州的科研和教学一线。”

官志忠在国外学习时就从事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是我国较早涉足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近年来,官志忠的课题组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上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证实胆碱能神经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并发现降胆固醇药物、中药组方或活性成分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2003年,官志忠作为首席博导参与了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点的申报并成功,他所领衔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成为当时唯一获批的博士点。

官志忠(右)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该大学于2010年获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继而在2018年获预防医学博士点及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点、2021年获药学博士点。

2010年,贵阳医学院获批贵州省首家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官志忠成为首位进站博士后的指导老师……

到目前为止,贵州医科大学已经培养毕业医学博士共15届217名,这些高级人才大多数留在了贵州,成为贵州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学术骨干。

官志忠(右四)指导博士生搞科研

官志忠说,贵州研究生导师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差别很大,与同类省区相比也不占优势,“要敢于给青年科技人才压担子,推荐他们承担重大课题,在贵州现有的国家级、部省级多种重点实验室平台上,有意向选拔一批我省经济发展所需的重点学科的青年人才,使他们在厚植创新发展的沃土上健康成长。”官志忠说。

官志忠为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拨穗

【“追星”青年说】

贵州医科大学2019届博士生向洁:

扎根贵州做好科研

官志忠老师最喜欢演唱的一首歌曲是《敢问路在何方》,歌词娓娓叙说着官老师一生的奋斗经历:为了实现医学创新梦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达到所从事的医学方向的顶峰。

每当官老师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时,歌声中透露着一种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的刚毅。

为什么会一生从事地方性氟中毒研究?官老师曾告诉我们,40年前他留校任教后亲眼目睹了病区众多的地氟病患者遭受病痛和折磨,甚至因病致贫的凄凉景象。这激励着我们追寻官老师的脚步,做好医学科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曾田 刘娟 吴一凡

编审 田旻佳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