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考”进阶路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和2018年首次“国考”成绩相比,不少医院都取得明显进步。哪些指标获得佳绩或提升最明显?背后有哪些好经验?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儿?从本期开始,健康报《院长论坛》版开设“‘国考'进阶路”专栏,约请多家医院的管理者和大家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本期嘉宾

潘景业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在2019年度的“国考”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比2018年进步了14名,位列全国第18位,居全国地级市医院榜首,获得A+等次。

其中,运营效率得分264分,均次费用得分较2018年提升6分,收入结构及资产负债率得分提升3分;满意度得分114分。运营效率、满意度得分均高于考核评级为A++的12家顶级医院的平均水平。

运营效率“亮眼”

成立运营管理部 用数据推动精细化管理

早在2014年,医院在日门诊量破万人次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挂号、交费、取药基本“零排队”。近年来,医院新推出“刷脸就医”、医后付、扫描支付、无感支付,逐步实现患者脱卡就医,不断拓展智慧医疗覆盖面和医患沟通平台。截至2021年3月,医院的门诊预约率达到80%,“病区护士站智慧结算”比例达94%。

同时,医院以线上的反馈结果作为线下流程再造的指引,小到自助机的摆放位置,大到门诊流程的重新设计,发现问题后及时汇总到运营服务处整理、上报。

在精细化运营方面,医院成立了专业化运营管理部门,推动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内部资源配置对医、教、研、管等业务工作的协同服务能力。

2019年以来,医院积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效率医疗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医院通过分片区运营分析会、临床科主任定期访谈等形式,以多维度科主任目标考核为抓手,将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均次费用等核心考核指标层层落实到临床科室及治疗组,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改善业务流程等管理手段,有效提升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

在日常院领导查房工作中,院领导到一线科室,给一个个治疗组摆用药数据,谈收费结构,把改革方向传导给每一位一线医务工作者。几年来,医院合理用药情况不断改善,医疗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医务工作者的人均收入逐步提升,同时也大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真正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的成效。

两项指标还有进步空间

加强科研投入 提升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在2019年的考核中,医院在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两项指标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指标,医院将采取4项措施加以提高。

优化科研人才梯队,积极储备优秀人才。通过青年英才计划、孵化项目等为青年人搭建平台,分梯队做好人才储备。制定学科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规范学科带头人职责,在聘期内形成稳定的、具有明显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发展规划、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引领作用。

加快现有平台建设,完善科研支撑条件,推进学科群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分层次推进院内“高峰学科”“高原学科”等的建设工作,建立以“高峰学科”为依托、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群”。实施科研公共平台建设计划,加快医学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中心实验室等的建设和提升;实施专科平台培育计划,并优化运行与管理机制;实施重点平台突破计划,提高实验室科研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探索科研管理机制改革路径,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成果保护和专利管理,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学科建设跟踪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优胜劣汰、滚动培育、持续支持的资助体系。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科研国际视野,组建联合研发机构。对接新兴产业发展,协同相关院校、研究院所组建新型联合研发机构,为探索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支撑条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注重科研国际化,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吸引国外医院、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