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关注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记中青年肿瘤学家罗健教

吉林撷英罗健关注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记中青年肿瘤学家罗健教授本刊记者张洁刚过不惑之年的罗健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普通内科疾病及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骨及软组织肿瘤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癌症疼痛,并系统从事癌痛、社会心理、姑息治疗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专家之一。在罗健教授看来,癌症治疗是一项困难重重却极富魅力的科学研究,也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又能够抚慰心灵的医学艺术。因为母亲的病,他决定选择学医济世1966年,罗健出生于湖南武冈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弟二人。幼年时,受到父母、老师的严格管束及精心教育。罗健与哥哥年岁还小的时候,眼看着母亲常年受疾病折磨而又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十分心疼。于是,懂事的兄弟俩便互相鼓励,立下宏愿,将来都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从此兄弟俩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几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先后考入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哥哥罗军,1985年获湖南医学院医学学士,199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2003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曾先后任职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医师、子”,工作是国家包分配,去向也都不错,只有真心想提高科研水平的人才会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医学博士更是屈指可数。而信奉“趁年轻时多读书”的罗健把高尔基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充满挑战又充满活力的肿瘤内科治疗及研究,虽然肿瘤专业在当时还并非热门。正因为如此,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又报考了孙燕教授的研究生并顺利转博毕业,成为当时为数不多见的全国医学博士。事实证明,罗健的选择是正确的,近二十年的努力奋斗使他成为中国最早系统研究肿瘤疼痛、心理、生活质量及姑息治疗的专家之一。而罗健的研究经历也正好符合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发展趋势—从既往仅关注生存期到重视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平衡。可以说,一不留神,罗健就成为这段历史的开创者、实践者及见证者,成为行业内最年轻的“前辈”之一。因为病人的痛,他开始关注姑息治疗2008年4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毫无疑问,癌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它的高死亡率令人“谈癌色变”。而事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为美国Virginia大学医学中心内科负责医师。在心血管病的临床与科研领域有较深的研究与造诣。弟弟罗健1988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学家孙燕教授。1998年受国际抗癌联盟(UICC)资助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医学界一向有“南湘雅、北协和”之美誉,一家兄弟,先后在这两所顶尖医学院学习,又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学有专长,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进入医学院,罗健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和临床学习。要知道,当时本科毕业生都被称为“天之骄110科学中国人2009年第11期上,最令癌症患者恐惧的是难以忍受的癌痛。国外的研究发现约70%的癌症患者伴有影响功能的疼痛,持续存在的严重癌痛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80%与严重的疼痛有关。一位亲历癌痛的患者这样形容:“历史记载的任何酷刑也不如癌痛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大。”在临床诊治中亲眼见到太多的悲惨病痛,使得罗健更加坚定了对癌痛以及癌症姑息治疗的研究。姑息治疗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通过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以达到解除痛苦,减轻症状,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使他们能应付及正确对待病人生存期间的一切情况,以及最后自己所承受的伤痛。在国外,姑息治疗最早起源于公元四世纪,有效的缓解癌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国内的姑息治疗专业化则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国内的肿瘤治疗仍然主要是以控制疾病和延长生命为目的,很多治疗没有顾及患者生命的尊严,在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人文关怀意识不足。对于姑息治疗来说,医师的爱心是至关重要的,而罗健恰好就是这样一位妙手仁心的大夫。治疗癌痛的方法最常见的是WHO推行的药物三阶梯治疗,该方法可以使大约70-90%的患者疼痛缓解。与国际上常规只用NRS方法评估有所不同,罗健建议通过“量化尺(NRS方法)”对疼痛进行评估。也就是结合患者的口述,由医生确认了解疼痛状况,然后从0到10来量化评定疼痛等级,这也就是癌痛的综合评估。因为疼痛不单纯是一种临床症状,也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疼痛的评估也比较抽象、困难。患者受心情、意志、文化程度、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能够客观地了解患者疼痛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根据疼痛定级,罗教授建议对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的癌痛采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来抑制疼痛,以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一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罗健教授成绩斐然。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领先”。主要参加省部级课题二项、院校级课题二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一项、院校级奖励三项,曾负责或主要参加10多个新药的临床研究。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8篇,主编2部专著、参编16部专著约41万字。作为主编之一的专著《肿瘤心理治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出版,有关专家认为该书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另主编《癌痛治疗手册》,参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内科肿瘤学》等。为推动发展中国癌症姑息治疗,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现为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CC-WSPC)副会长/癌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心理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POS)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CGOS)、北京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CALC)委员/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CASP)青年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CCRF)委员,同时为国际社会心理肿瘤学会(IPOS)、国际生活质量研究协会(ISOQOL)等会员。担任《肿瘤学》、《中国疼痛医学》、《中国临床医师》、《中国肿瘤》等多种杂志的编委及通讯员。多次参加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材料(肿瘤学及疼痛学)的编写及命题工作。入选《2000年世界名人录》(17版)。除了学术论文,他还担纲撰写了多种有关肿瘤防治的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编写出8本科普小册子,有关内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科技中国、CCTV、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播出……面对这些成绩,罗健教授谦逊地说:“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想套用他的话,如果说我还做出了一点突出成绩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罗教授难以忘怀多年来,家人兄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扶持,恩师孙燕院士的指点,还有石远凯等院系领导、老师、同事的无私帮助正因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以1998年受国际抗癌2009年第11期科学中国人111吉林撷英联盟(UICC)资助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进行疼痛、心理及生活质量研究时,罗健婉言拒绝了美方多次邀请及挽留,按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原单位。因为爱和责任,他在临床践行医学理念作为一名肿瘤治疗方面的专家学者,罗健同时也是一位战斗在临床治疗一线的主任医师。罗健认为姑息治疗的原则及理念同样适用于早期肿瘤病人,将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相结合能够达到以姑息治疗“支持”抗癌治疗的效果。通过姑息疗法里面的各种医疗支持,特别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支持,能够使得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良好的心态来对抗病魔,积极响应治疗,使治疗效果最佳化。由于他在临床中强调癌症及癌症疼痛的综合治疗,加强科普教育,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生活质量,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为病患及家属服务,因此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罗健教授经常说:“医学属于哲学范畴,医学治疗也是一门艺术。”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他强调综合治疗,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治疗,同时又要根据病人本身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重视个体化及人性化治疗,坚持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罗健认为,目前恶性肿瘤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西医治疗手段为主,中医药治疗为辅,主张中西医结合,目的在于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医学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如何使患者活得更“长”、更“好”这两个字,这是医生努力奋斗、毕生追求的目标。在选择治疗手段时,既要考虑治疗的利弊平衡、也要考虑治疗的成本效益、更要考虑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平衡。在他的肿瘤内科及止痛专家门诊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只要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他通常采用开放式门诊,让尽可能多的病人及家属来听听、来咨询,此举受到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因为此时此地进行科普教育往往是最适宜时机的,也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树立信心,做好治疗的心理准备。在接受门诊时,他常常用打比方的形势来解释一个个艰涩难懂的医学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时,他常常举出诸如“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全国一盘棋”、“不能头痛医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诱导分化瓦解”、“辽沈战役的歼灭战、平津战役的围而不歼、和平解决”、“一国两制、和平共处、带瘤生存”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纠正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或急于求成或悲观失望的想法。他把抗癌治疗比喻成一场涉及方方面面的“人民”战争,手术就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类似于“歼灭战”,用大炮、导弹轰炸碉堡、基地,把主要肿瘤病灶连根112科学中国人2009年第11期拔掉。但手术只是局部治疗,仍有肿瘤残存、及远处转移之危险,而且手术打击及损伤也是很大的。放疗也是主要手段之一,俗称“烤电”,类似于“围剿”,即使用高能放射线或粒子辐射来照射并杀死肿瘤,治疗范围比手术宽广一些,属于区域性治疗,其局限性及缺点类似于手术。全身性治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中药、生物、内分泌治疗等)是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对局部肿瘤及(可能)存在的微小或远处转移灶均有一定杀灭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及缺点。总之,任何治疗手段有利有弊,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运用自如是一门“艺术”。同样地,在讲解癌症疼痛综合治疗时,他强调病因治疗即抗癌治疗是基础、是根本,在止痛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方法,镇痛药物分为三阶梯,如同酒分为低中高度。那么,镇痛用药如同喝酒吃饭应遵循一般规律:按阶梯用药如同喝酒度数从低到高、酒量从少到多、逐步增量;用药时要如同喝酒吃饭定量、定时;如平衡膳食一样要综合镇痛;靠菜谱成不了好厨师,同样地,光有药物、方案而不了解其精髓也难以充分运用、有效使用。通过他这些通俗易懂的讲解,患者和家属往往能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易于接受。使用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的语言及道理来阐述及解释抗癌治疗过程(即科普教育)确实起到了通俗易懂、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人随和,有责任心,关心病人,医德好,医术高超精湛,有这样的医生是病人的福气。”“态度很好,对病人负责,有医德,这样的大夫就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好大夫。”“态度好,解释清楚,常打比方,容易懂,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态度好、医德好、解释清楚、医术高超,这是从众多患者的留言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共性,也是作为大夫的罗健最中肯的评价。因为看惯生老病死,他潇洒面对生活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肿瘤内科医生,很难不面对病痛和死亡,也最能深刻感受生命的脆弱和无助。而罗健心血所在,精力所至,正是致力于如何让癌症患者健康地活,有尊严地死因此,在生活中罗健也就变得格外地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乐观豁达、热情洋溢。他经常说:“人生百态皆无常,最是一颗感恩心,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爱人的关怀,感谢灾难让我坚强,感谢对手让我成熟,感谢困难让我勇敢,感谢他们走进我的生命,让我的生命丰富”生活中的罗健是一个平和而富有情趣的人:业余时间兴趣广泛,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看书、旅游、收藏、陪女儿有时和朋友去K歌或打球玩牌。此外他还非常喜欢并正在学习心理学这门科学,他认为这会对于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自己看待事物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很有帮助的,进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为病患服务。另外他还热心参加组织其他社团组织及活动,他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八三年级在京同学会会长,是湖南邵阳在京医务人员联谊会筹委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他积极为促进医务人员的交流、缓解患者看病难、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努力,遇到老家千里迢迢来京看病的老乡,他也是尽其所能,能帮就帮。只要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会尽力而为,如经常参加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科普教育讲座,为多家保险公司编写审校有关癌症“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知识的资料,甚至支持父母、兄弟创建文化投资咨询顾问公司,投资策划并出版了多部非医学书籍,如,以北大文科状元的集体发言为内容的《占领北大》,2008年最残酷的商战小说《绞杀》,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小王子》的姊妹篇、荣获加拿大圣保罗儿童文学奖、以五种语言同时在全球发行的《小公主》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子不一定落在李子树周围,苹果不一定落在苹果树附近,少言寡语不一定大智若愚,谈笑风声未必就是不严肃认真?美人儿不一定心灵空虚,傻大姐不一定能有好命,恋人儿不一定一帆风顺,单身汉不一定永远不幸,真正的爱情不一定就只有一次,两次三次真正的爱也有可能......真理不总在长者手里,年青人的话有时也不妨听听?金钱不一定带来不幸,两手空空就值得高兴?生活提出许多问题我们一定能回答吗?是否总能?”前苏联作家A·萨阿强的《不一定》是罗健教授最喜欢的诗词之一,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科研探索的路途如此,人生旅途也往往如此。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但也不表示永远“不能”,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直面痛苦,也许才有“可能”。科2009年第11期科学中国人113